學生就要參加中考了,家長第一要在飲食上注意,給學生均衡搭配;第二要保證學生作息的正常,不要熬夜,學習盡管很重要,但休息好才能夠有更好的發揮效果。家長也應該多了解一些中考的政策問題,要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況和成績來選擇學校,盡量讀高中。那么,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孩子中考家長怎么做。
孩子中考家長怎么做
1、臨近中考,家長不要每天過問考生復習或測驗的情況,尤其是模擬考試的分數和名次,這對初三學生來說非常不合適。大多數孩子都是非常關注中考的,面對模擬測驗他自己已經很緊張了,你再去過問,會增強孩子的緊張度。
2、家長應該盡量為孩子創造舒適輕松的家庭氛圍。家長們應該明白,家不是學校,更不是考場,在家時盡量按照平時的生活狀態進行,家長用不著壓低聲音說話,更用不著為了孩子連電視機也不開。
3、千萬不要對孩子過分關愛。在孩子復習功課時,有的家長一會兒倒水、一會兒切塊西瓜、一會兒送牛奶,每天給孩子放好洗臉水、擠好牙膏,還有的特意請假在家里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,在這個時候,這樣的過分關愛反而會成為一種壓力。
中考前學生和家長遵守的規則
1、創造良好環境,督促孩子學習
初三家長晚上要盡量早回家,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應酬,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,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,并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家長可以提醒孩子養成限時練習的習慣,監督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練習。如果孩子平時就把練習當作考試,會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,有利于中考時正常發揮。
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一段時間的實踐和鞏固,家長要不斷督促、檢查。家長要監督孩子不要邊玩邊做作業或邊吃東西邊做作業,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習效率,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;平時還要多關心孩子的作業是否能按時完成,老師講過的試卷是否能及時訂正并整理錯題。家長要教孩子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,比如在閱讀的時候,教給他們讀、想、查、摘、記的方法。此外,每過一個階段,家長最好抽時間和孩子一起總結、梳理所學知識,在復習的基礎上形成知識網絡。
2、關注考生情緒,做好心理醫生
面對緊張的初三生活,家長的緊張有時不亞于孩子。相關心理專家提醒,家長不必過于焦慮緊張,要當好孩子的心理老師。
到了初三,孩子的學習任務重、壓力大,情緒也常常有所波動。作為家長,一定要學會和孩子溝通,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。初三階段,家長要學會當好孩子的心理老師。在緊張的初三生活中,家長和孩子都容易急躁,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,并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。在初三階段,孩子可能會緊張焦慮,或因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喪失信心,家長需適時給孩子鼓勵,和孩子交流。
與孩子溝通時,家長的態度要溫和真誠,千萬不要居高臨下,用責備、質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,更不能采取打罵的粗暴方式,那樣只能使矛盾激化,既解決不了問題,又加深了彼此的隔閡。在選擇學校等問題上,家長不要過分包辦,可以替孩子搜集學校信息,給孩子提建議,不要以生硬的方式代替孩子做決定,要循循善誘。
3、勿忘鍛煉身體,加強體育運動
針對學生身體素質下降、學習忙碌緊張的現實,相關教師認為,家長們要督促孩子堅持鍛煉身體。
面對初三緊張的學習,不少家長認為初三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,不舍得讓孩子多花時間鍛煉身體。陳明有時周末約同學打羽毛球,可還沒等走出家門,媽媽就大喊:"都上初三了,還玩羽毛球!有那時間還不如多做幾道數學題,哪怕背幾個單詞也好啊!"
據了解,教育部、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自1984年起,組織了4次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。結果表明,20多年來我國學生的身高和體重增加不少,但爆發力、力量、肺活量、耐力等體能素質指標呈連續下降趨勢,城市學生超重及肥胖率連續呈上升趨勢,許多成年病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等出現低齡化現象。
有關專家認為學生體質差,也會影響中考成績。去年班上有個學生因為身體素質差免體育測試,中考時,恰恰因少了2分沒有被理想的高中錄取。如果平時堅持體育鍛煉,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遺憾了。中考文化成績想加1分很難,如果學生平時注意鍛煉身體,體育測試加1分會簡單得多。
初三生在抓緊學習的同時,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會對學習有促進。家長不要認為體育鍛煉占用了孩子寶貴的學習時間,當運動中樞神經興奮的時候,學習中樞神經可以得到放松。因此,家長平時要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,保證每天足夠的運動量。
家長有時候是為了關心孩子,可關心的太多也會導致孩子逆反心理,所以家長要適度的放松些,可以關注孩子但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。孩子的表現也是一點一滴的努力匯成體系的,未來孩子的走向還是在自己手中,家長也只能是輔助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