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要做到三到:眼到、心到、手到。”古之人不余欺也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,經常動筆寫一寫自己的想法,同時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,而寫作能力則是我們終生受益的能力。希望大家能用好有限的課余時間,遵循正確方法,讀好讀透閱讀課外經典名篇,在終將會到來的中考中,讓語文成績閃閃發光。
中考課外閱讀
教育部對中小學生閱讀名著的建議
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》要求學生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,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。教育部對此提出如下建議:
童話,如安徒生童話、格林童話、葉圣陶《稻草人》、張天翼《寶葫蘆的秘密》等。
寓言,如中國古今寓言、《伊索寓言》等。
故事,如成語故事、神話故事、中外歷史故事、各民族民間故事等。
詩歌散文作品,如魯迅《朝花夕拾》、冰心《繁星·春水》、《艾青詩選》、《革命烈士詩抄》、中外童謠、兒童詩歌等。
長篇文學名著,如吳承恩《西游記》、施耐庵《水滸傳》、老舍《駱駝祥子》、羅廣斌、楊益言《紅巖》、笛?!遏敒I遜漂流記》、斯威夫特《格列佛游記》、夏洛蒂·勃朗特《簡·愛》、高爾基《童年》、奧斯特洛夫斯基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等。
教師可根據需要,從中外各類優秀文學作品中選擇合適的讀物,向學生補充推薦。
科普科幻作品,如儒勒·凡爾納的系列科幻小說,各類歷史、文化讀物及傳記,以及介紹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常識的普及性讀物等,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。
怎么提高閱讀能力?
有人說過: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。通過閱讀可以發展人性,提升修養,可以豐富生活,愉悅身心。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,對于孩子的人格養成、精神世界和人文素養的構建,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。
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,父母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:
1、父母首先要有閱讀習慣
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,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態度。如若父母視閱讀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,孩子自然會樂于讀書。
父母經常津津有味地讀書看報,對待書報總是興趣盎然,孩子便會覺得讀書一定很有趣,于是對書籍充滿著好奇,自然而然會在書的國度中流連忘返。
2、給孩子選擇好書
一本好書,會賦予孩子高尚的品質,會使孩子的心靈得到凈化,在潛移默化中深受高尚情操的熏陶。所以,父母可以根據教育部推薦閱讀書目,結合孩子年齡和發展特點,給孩子選擇一本好書。
名著閱讀,不僅可以奠定孩子一生優雅人格的基礎。同時,還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,有助于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。
3、為孩子準備個書架
在家中,為孩子選一個光線充足的房間或角落,放置一張書桌,準備一個小書架。讓孩子可以隨意選取自己喜愛的書籍,坐在書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閱讀。相信您的家中如果有這樣一個空間,孩子一定會有閱讀的欲望。
小編總結
俗話說,開卷有益。剛才我們說過第一個前提是讀好書,還要有方向有選擇。更高一點的要求則是有精讀,有泛讀。沒有目的不帶功利性的讀書,仿佛是在散步,但我們的學習更像是長征。一方面要讀書,一方面要思考。在任何一個時代讀死書,都會吃虧的。無論做什么事情,選擇都是重要的。